研究人员提出,现在的问题是,冬季二氧化碳释放量升高是否代表了整个南大洋的更大趋势?这让人十分好奇。
截至12月21日15时,全国空气质量小时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共50个,严重污染的城市共11个。北京市对全市红色预警的1200余家企业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,被检查企业均按要求落实了减排措施。
菏泽金盛热力有限公司自12月17日8点启动I级响应至12月19日下午5时,该企业一直未能将停限产措施落实到位。河南省鹤壁瑞洲纸业、浚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、鹤壁市鸿飞碳素有限公司、濮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、天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、孟州市正大皮毛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未落实减排措施,用电量不降反升,增加污染物排放量。其中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40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,严重污染城市达到10个。天津市共查处机动车违反重污染天气尾号单双号限行交通违法行为9557起,其中,大型货车违反重污染天气限行交通违法行为670起,违法数量比18日分别下降了35%和14%。继续加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管理、禁限车辆查控、交通宣传引导等措施。
尤其是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、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、河北津西正达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恶意应付检查,在督查组离开现场后,重新开启烧结机、竖炉。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左权鑫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、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、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、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、山西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部分时段污染物超标排放。(十五)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。
开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、除尘设施、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究,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,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。加强基层乡镇、街道、社区和村屯生态环境管理组织建设,大力推动乡镇、街道环保所、社区村屯环保窗口建设,建立并完善基层环保监督员管理制度,发挥基层组织机构和管理队伍在生态环境管理、监督、调解等方面的作用。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,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。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,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,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、高耗水服务业。
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监管优势,强化落实监管责任,建立谁污染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责任管理机制。严格建筑扬尘污染治理。
进一步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,防止黑土地水土流失。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统一领导下,明确部门分工,明确责任和工作任务目标,加强协调配合,合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。一、加强组织领导,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摆在突出位置(一)增强生态环境意识。全面落实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坚持以县域管控区为单元,按照优先保障生态空间、合理安排生活空间、集约利用生产空间的原则,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,按照《吉林省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办法(试行)》(附后),对县域(国家级开发区)党委、政府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评,实行绿牌、蓝牌、银牌、黄牌和黑牌五牌分类管理的制度。
实施保护性耕作,全面推行秸秆还田、增施有机肥、少耕免耕、粮豆轮作等措施,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,提升土壤肥力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,建立由发改、工信、公安、交通运输、环保、国土资源、农业、林业、水利等有关部门参加组成的生态环境工作指导办公室,建立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,将任务分解落实到职能管理部门,明确工作责任主体,构建党委政府统揽、部门主管、环保监管、企业落实的责任体系。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,依法组织生产经营,及时准确公开企业环保信息。(十七)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。
畅通环境公益诉讼渠道,利用法律手段引导调解和解决信访问题。(八)突出土壤污染防治和质量提升。
加快推进煤改气、煤改电、煤改生物质成型燃料,全面淘汰建成区内商用燃煤小锅炉;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,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,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。重点围绕完成水、大气、土壤、生态四大治理和保护任务,定期研究部署工作,加强顶层设计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改革体制机制,确定目标任务,切实发挥生态环境综合监管部门职能作用,进一步明确行业监管部门责任,号召整合全社会力量,建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体制机制,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,形成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、提升环境质量的新格局。
三、加强协作配合,建立职能明确的责任体系(十)整合优化行业部门职责。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,突出对市区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监管,加强对所辖区内县(市、区)的工作指导。依法采取按日连续处罚、限制生产、停产整治、查封扣押、行政拘留等强制性措施,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。生态环境质量关系人民福祉,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。(十一)落实辖区管理责任。(十二)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。
(二十)加强环境风险管控。完善国家管控省、省管控市(州)、市(州)管控县(市、区)、县(市、区)管控企业的生态环境考核评估机制。
加强城市水体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,将排水管网建设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,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,建设污水处理厂下游尾水湿地,突出采取控源截污、垃圾清理、清淤疏浚、生态修复、开辟补水水源等综合措施,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。大力开展人居生态、田园生态、采业生态、产业园生态、连廊生态建设,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。
不断强化环境意识,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。(十八)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联动。
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公益活动。(四)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。详情如下: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市、州党委和人民政府,长白山开发区、长春新区,扩权强县试点市党委和人民政府,省委各部、委,省政府各厅、委和各直属机构,各人民团体: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、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,形成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的体制机制,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,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,加快实现建设美丽吉林的目标,制定如下指导意见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,建立持续性投入机制。
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刊、网络等媒体平台,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,选树先进典型,推广普及生态环保知识,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。(九)突出生态建设与保护。
全面治理西部沙化、盐碱化土壤,深入推进河湖连通工程,增加沙化、盐碱化地区湖泡水量,为沙化、盐碱化土壤改良提供必要的水资源。(二十三)大力推行清洁生产。
控制农业面源污染,建设农田生态隔离带,减少农药、化肥使用量,加快划定畜禽禁养区,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(小区)和养殖专业户,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,对新、改、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雨污分流,配套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。以重点生态功能区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为重点,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将自然保护区、世界文化自然遗产、风景名胜区、森林公园、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、地质公园、重要水源地、重要蓄滞洪区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。
以全省东、中、西三大区域板块建设为载体,充分发挥长白山森林植被质量高、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富集、西部湖泊湿地密布和自然保护区众多的优势,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,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,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区域,着力打造绿岛、绿心、绿洲连廊的生态空间,加快建设升级版野生动物繁育区、野生植物保护区、野生果实培育区,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,增加生态多样性,巩固和提升我省生态资源优势。落实企业自我管理责任,建立环保管理组织和队伍,明确环保管理责任,积极开展环境管理诚信自我评价,建立环境安全风险管理机制,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环境管理水平。积极争取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支持,以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为导向,深入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。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,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应用,提升节能环保技术、装备和服务水平。
生态是吉林最大的优势,最大的品牌,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,对于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坚持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,以转型升级为主线,充分发挥五个优势,强化五项举措,加快五大发展,把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,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,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目标。
市(州)政府要以辖区为重点,加强统筹协调,明确相关部门任务和责任。努力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、人人有责的生态文明意识,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,推动全民在衣、食、住、行、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,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、不合理消费。
加大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力度,及时向社会公布生态环境管理信息。通过采取造林治沙、碱地治理和草地恢复、碱性水高效利用等措施,加大西部沙化、盐碱化土壤治理力度,让黄白色的沙化、盐碱化土地变为绿色草地和高产良田。